深圳热线

全球新消息丨四川公路设计院:创新笃行 智绘彩虹

2023-01-18 12:10:56 来源:中国交通报

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公示2021年度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设计的广西平南三桥、柳州官塘大桥均获得一等奖。截至目前,该院桥梁专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桥梁大会大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0多项、詹天佑奖5项、省部级以上优秀设计奖100余项。

四川公路设计院成立于1953年,建院70年来,几代桥梁专业工作者攻坚克难,不懈创新,推动桥梁设计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不断进步,形成了桥梁勘察设计成套技术,尤其在拱桥设计方面独树一帜,依托上百座拱桥的设计经验与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拱桥设计体系,在行业内起到了技术引领作用。在工艺方面,四川公路设计院也有诸多创新,特别是转体施工工艺应用广泛,效益显著。

自主研发钢管混凝土拱桥填补行业空白


(资料图)

四川公路设计院根据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地震烈度高,交通建设运输能力差、难度大的实际,为实现高墩大跨桥梁轻型化、无支架建造等目标,长期致力于拱桥技术深度研究攻关,1990年成功研发设计了世界首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四川旺苍大桥,从此揭开了我国钢混凝土拱桥建设的序幕。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高承载力、节省材料、自重轻等技术优势。四川公路设计院经不断技术攻关,先后设计了2004年建成通车的当时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大桥(主跨492米)、2013年建成通车的当时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合江长江公路大桥(主跨530米)、2020年建成通车的世界最大跨度拱桥广西荔玉高速公路平南三桥(主跨575米)、2021年建成通车的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合江长江三桥(主跨507米)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创造和积累了钢管混凝土拱桥核心技术。

为了支撑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学科领域的建设与发展,四川公路设计院于2015年主持编制了《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JTG/T D65-06-2015),形成了国家及行业规范,填补了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的空白,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设计、建造提供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标准,极大推动了该类桥型的发展。

2019年,合江长江一桥在国际桥梁大会上斩获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乔治·理查德森奖”,标志着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被世界认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就了钢管混凝土拱桥领域“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四川”的美誉。

创新升级转体施工工艺突破桥址局限

重庆城口至开州高速公路蓼子特大桥——252米中承式双肋钢箱拱桥在2022年完成的转体施工工艺,上演了一场美妙的“华尔兹舞蹈”:竖转70度,平转182度,再竖转28度,每节重达700吨的4榀拱肋,在历经8天的17次“转体”施工后成功合龙,成为国内首座完成单拱肋复合转体合龙的桥梁,创下了单桥转体操作次数最多的纪录。这一复杂的单拱肋复合转体工艺减少了山体开挖方量,保护了植被。

蓼子特大桥转体工艺是四川公路设计院对自主研发的转体施工工艺的又一次创新突破。该桥桥面距地面120米,两拱座均位于三面临空的峭壁之上,传统的缆索吊装加斜拉扣挂法施工面临诸多困难。为此,设计中首次提出了拱桥单肋复合三维空间转体技术,即平转法、竖转法、平转与竖转相结合转体法,首次实现三维转体,拓展了拱桥转体工艺边界,打破了现有配重技术对竖转规模的限制,对复杂陡峭地形条件下的拱桥施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四川公路设计院在上世纪70年代便首创转体工艺,1976年建成的70米跨径遂宁建设桥是国内第一座转体施工拱桥,开启了国内桥梁转体施工的先河。这一先进的工艺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并不断改进。2000年建成的广州丫髻沙大桥主桥采用转体施工工艺,其竖转结构体系和平转、竖转相结合的施工控制技术是当时国际上大跨度拱桥施工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关键词: 转体施工 勘察设计 组合结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