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西王母真身图 女性至高神祇西王母的真面目究竟如何?

2023-02-02 08:33:35 来源:可可情感网

1972年,考古学家们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发掘了一座普通的东汉平民墓,如同当地其他汉墓一样,在这座墓的主室后壁正中的位置,有块特殊的女性神像画像砖:

只见这位女神端坐在云气缭绕的龙虎宝座上,四周围卫着手执灵芝的玉兔、手舞足蹈的蟾蜍、三足鸟和九尾狐等,她赫然就是中国传统主神之一的西王母。这种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的信仰,为何在历史的进程中愈发繁盛,以至于平民墓葬都要对其进行膜拜呢?女性至高神祇西王母的真面目究竟又是如何?

西王母画像砖及拓片


【资料图】

一、西方部族的女性首领

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释地》中写道:“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可见西王母最早是一个西方的部落或者王国,它的女性首领也称西王母。

在古代,中原王朝与西王母也不是毫无交往,比如周穆王西行见西王母之事详载于《穆天子传》一书中,在《列子·周穆王》及《史记·赵世家》中也有提及。书中描写周穆王见西王母时手执白圭玄璧,并赠送西王母其他贵重的礼物,两人相谈甚欢,同席共饮,西王母甚至问道:“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你以后还来吗)”足见她对周穆王的依依不舍。

关于二人会面的记载虽然一向因为疑点重重被学者们争论不休,但我们可以看出,就算在可能是虚构的故事中,西王母的形象也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神女,她与宾客献礼、进酒、对歌,颇识人间烟火,只是一位远方的部族首领。

二、半人半兽的刑罚之神

在其他的一些早期文献中,西王母的形象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在《山海经》中,西王母一共露过三次面,每次的样子都不太一样: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次三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有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海内北经》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大概是这样……

显然,《山海经》里的西王母看上去怪吓人的——长着老虎牙齿、豹子尾巴,头发蓬松,住在洞穴里……这个时期的西王母形象明显已经被神化了,而且是司“厉”及“五残”的凶神(二者指的并不是人间的天灾人祸,而是天上的星象,出现时国有灾殃)。也就是说,西王母具有观察和控制灾害的神力,也可以降灾兴祸,因而在世人心中是凶厉的模样,令人畏服。

三、长生不老药的掌管者

不同于中国神话中常见的形象,西王母身上并没有什么创世的传奇比如盘古女娲,也没有创造什么文明比如三皇五帝,更不是日月星辰或者风雨雷电的“代言人”,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没有开天辟地也没有伟大发明的神,人们从这种信仰中能得到的是什么呢?

其实很重要,那就是生命的永恒。

人们开始认为昆仑山是一个美丽庄严的避世乐园,这里可以让人永享快乐,但是凡人的寿命有限,于是对永生不死的追求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嫦娥奔月铜镜·唐代

传说中,后羿是第一个上昆仑山求不死药的古代帝王,可惜求来的仙药被嫦娥吃了(《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若丧,无以续之”)。

西王母的形象也随着人们的期待和想象不断迭代,一个长相凶狠的神仙怎么能让人长生不死呢?于是在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笔下,西王母变成了一位皓然白首的慈祥老人。这样的形象,才符合中国文化对善良神仙的想象。

四、汉武帝与西王母

说起对于长生的追求,就一定绕不开汉武帝,他不仅修建甘泉宫、置三神岛,还派人赴海外蓬莱仙山求药,《史记》的《孝武本纪》、《封禅书》便是他的求仙史,《汉书》的《武帝纪》、《郊祀志》也大量记载了汉武帝礼百神、封泰山的事。

向东海求药不得,汉武帝就把目光转向了西方。据说从武帝中期的元鼎六年(前111年)开始,汉武帝先后六次去昆仑之丘(即今甘肃省泾川县)拜谒西王母,费尽心思。 在他统治期间,掀起自上而下求长生的热潮,汉朝官府甚至正式明确祭祀之礼,而西王母的形象也进一步更新为“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资掩蔼,容颜绝世”。从怪兽变成了美女。

到东汉时期,王母形象广泛出现在中国各个阶层墓葬的画像石、画像砖、铜镜中,是当之无愧的主流信仰。

后世中的西王母得到了更多的演绎,大概觉得只有西王母的话过于孤独,于是又给她创造了叫东王公的夫君,甚至有了孩子,终于被道教吸纳进正式的神仙系统,在至上神元始天王之下,负有生育万物之责,成为了我们所熟知的王母娘娘。

东王公、西王母并坐画像石·东汉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