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9点30分,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同时汽笛鸣响。
随即,两趟中欧班列(成渝)各自从上述两地开出,向欧洲驶去。至此,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2万列。
“这是中欧班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表示,突破两万班,意味着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国约40%,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的中欧班列品牌。
6月29日,川渝两省市举行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仅隔一天,川渝两地的物流合作就传来捷报,充分体现了双方正在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
打造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样板
中欧班列被誉为现代的“钢铁驼队”,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重庆和成都的中欧班列,则是全国众多中欧班列中,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两大品牌。
然而,中欧班列长期各自为政,重庆和成都此前也是如此。所以,业内都希望能有契机来改变这一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出,便是契机。
2020年3月,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举行了一次“云会议”。作为两地中欧班列的始发地,双方就两港通道互联、港区互通、产业互补等方面达成一致合作意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同年7月—12月,双方的口岸物流主管部门相互来往,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备忘录,就中欧班列的合作框架进行了明确。同时,双方向国铁集团去函,恳请支持成渝中欧班列合作发展,得到了肯定回复。
2021年1月1日,重庆与成都同时开出两趟中欧班列,至此,中欧班列(成渝)正式上线。
携手第一年,中欧班列(成渝)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开行班列超4800列、占全国中欧班列的30%,运输货值超2000亿元,两项指标均为全国第一。回程班列占比达55%,是唯一实现双向运输平衡的班列。回程运输箱量超20万标箱,居全国首位,贡献了全国回程箱量的35%。
据介绍,中欧班列(成渝)还建立了统一价格联盟及订舱接单机制,根据成渝地区产业及客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中欧班列(成渝)已覆盖亚欧上百个城市
在成都青白江的国际铁路港展示中心和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厅内,都有一张中欧班列(成渝)的路线拓展图——上海、宁波、广州、罗兹、杜伊斯堡、蒂尔堡等,百余个中外城市罗列在内。
这张图的背后,折射的是中欧班列(成渝)不断拓展辐射范围。
2020年7月,重庆、成都获批首批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节点城市。
中欧班列(成渝)诞生后,重庆和成都的物流网络开始产生叠加效应。
据了解,重庆已形成“3+8+N”体系,干支网络基本辐射亚欧大陆全境,并实现了与长江黄金水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通道的无缝衔接;成都已建立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双方加速融合后,最直接的效果,便是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路拓展近40条,辐射亚欧超百个城市。
新的路线还在不断开拓。5月10日,一趟中欧班列(成渝)从重庆出发,通过铁海联运方式,跨越里海、黑海,最终运达欧洲国家。这趟班列的顺利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成渝)实现了“两海”线路首发。
“这条路线,能够增强中欧班列(成渝)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是积极探索把辐射范围拓展至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体现。”渝新欧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主任杜进有表示,后续,双方将围绕发挥成渝极核带动作用、双核联动效应和集结中心枢纽功能,开展更加紧密务实合作,保持班列多路径、多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
6月22日,一列满载100辆长城汽车的中欧班列(成渝)专列从重庆出发,这些汽车将销往欧洲。此举,是中欧班列(成渝)助力重庆造汽车“走出去”的举措,也是推动川渝两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体现。
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随着中欧班列(成渝)的稳定开行,更多的电子、汽车、机械等产品通过这条物流大通道往来于中欧间。一年多以来,依托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输优势,越来越多的开放型企业和项目开始向重庆和成都聚集。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引进中特物流华贸多式联运运营中心、浩航国际等多式联运头部物流项目,落地新希望鲜生活、中通冷链等物流仓储项目和国通智慧冷链产业园,聚集口岸整车、医药、冷链、大宗贸易等特色产业;成都国际铁路港引进顺丰、厦门建发、中国储运等供应链管理企业,打造“一带一路”供应链配置中心……
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带动四川、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20.4%、26%,对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3.2%、19.5%。
巴川江表示,重庆和成都会按照近中远期“三步走”思路,进一步强化在中欧班列上的合作,共同推动通道带动物流、贸易、产业高标准融合、高质量互促,促进产业在成渝两地进一步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