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热气腾腾的土地,这里传承敢闯敢试的基因,这就是安徽省滁州市。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滁州市GDP增幅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总量由安徽省第五位跃升至第三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滁州GDP增速达10.22%,总量稳坐“安徽第三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交通运输行业不仅是重要的增长点、投资点,而且还能通过畅通经济循环赋能千行百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聂爱国认为,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是激发滁州经济活力、释放发展潜能的动力源泉。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滁州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完成交通投资55亿元。一批交通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刷新进度,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滁州与长三角核心城市愈发紧密。
近邻变“紧邻”
滁河发源于安徽肥东丘陵地区,逶迤东流,途经马鞍山、滁州,最后在南京汇入长江。打开长三角区域的地图,不难发现,滁河是一道地理分界线,隔开了滁州和南京,滁州市南谯区在河西岸,南京市浦口区在河东岸。曾经,南谯、浦口这对一衣带水的邻居只能隔河遥望,要想去对岸需费一番周折。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南浦滁河大桥贯通东西,南谯、浦口早已跨越了地理界限,在“你来我往”中从近邻走向了“紧邻”。
早晨7时,家住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吴广明驱车从家出发,沿104国道跨过汊河大桥,45分钟后便到达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的工作单位。日复一日,他乐享这样的“双城生活”。
吴广明过去在南京经营一家工厂,生产、销售空调出风口产品。综合考量发展空间、要素保障以及劳动成本后,他决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他将工厂整体搬迁到汊河,成立了新公司。经过几年打拼,企业已经由最初的每年400万元销售额,发展到如今的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刚开始的时候,道路经常堵车,现在104国道拓宽了,汊河大桥也通了,车程大大缩短。6月28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正式开通运营,待南京段开通后,滁宁两地就真正实现同城化发展了。”经常往返苏皖两地,吴广明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感受就是交通便利。
2020年3月,南京市浦口区与滁州市南谯区签署《南浦一级公路(含南浦滁河大桥)建设合作协议》,南浦一级公路将通过南浦滁河大桥与浦口区规划的浦南通道连接。大桥建成后,两岸居民就可以乘车过河,不用再走水路。
从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沿着滁河,顺流而下20余公里,便来到了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和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也只有滁河一河之隔。长期以来,两岸只有汊河大桥这一条过河通道。2022年5月,汊河大桥由原来的双向二车道升级变成了双向六车道。如今,汊河镇已成为承接南京产业转移的前沿,毗邻的区位、便捷的交通、成熟的配套设施,让近3万名像吴广明这样的南京人,在汊河过上了更加惬意的“双城”生活。
“滁州市高度重视滁宁高层对接,2022年以来,书记、市长带领市发展改革、交通运输、规划等部门,先后10次到南京高位推动两市交通项目对接,推动了项目建设。”滁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金同碧介绍,在多年的合作中,滁宁两市交通运输部门开展规划“共编共研共推共议”合作,滁州下辖的天长、来安、南谯、全椒等县(市、区)也和南京市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协同发展联盟。
滁州市主城区距离南京市江北新区核心区直线距离仅40公里,从南京南站乘坐高铁到滁州主城区仅需20分钟。即便如此,滁州仍在不断拉近与南京的距离,滁州市区在向东南方向(南京方向)拓展的同时,加快修建滁宁城际铁路。该铁路西起京沪高铁滁州站,对接江苏省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南京北站,线路全长54.4公里,其中滁州段全长46.2公里,通车后,区域内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半径越来越大。
目前,滁州与南京江北新区之间已有4条省际高速公路、15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衔接,与南京相连的多条“断头路”已被消除。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建成运营,两地跨省公交实现无缝换乘。一个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大江北“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让滁州与长三角地区的地域边界越来越模糊,一体化发展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跨界亦“无界”
近些年,滁州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额一直稳居安徽省前列,综合交通枢纽网已初步形成。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7公里,居全省第一;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贯通全境,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通车里程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8万公里。
“‘十四五’期,我们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总体发展达到长三角主要城市平均水平、关键指标达到全省前列、转型创新达到新高度的目标,建设通达全域的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计划完成1230亿元交通投资。”金同碧说。
顺畅的交通环境让滁州市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日益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在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进位于全椒县经开区十谭工业园的贝蒂玛国际文旅用品产业园,智能童车、旅游用箱包、房车罩、单板电动车等项目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即使受疫情影响,企业2020年生产销售仍然实现46%的增长。
十年前,浙江嘉兴客商徐达君考察后发现,全椒县区位好、交通发达,又紧靠南京、合肥两个省会城市,下定决心在此投资兴业。“来时年产值几千万元,如今达到3亿元,这得益于这里优越的交通和营商环境。”贝蒂玛童车公司董事长徐达君说。
今年3月24日,总投资50亿元的滁州德兰明海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工,该项目由滁州市南谯区和南京市浦口区综合两地空间优势、科教优势,在南谯建设生产基地,在浦口建设科研中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填补滁州市储能生产头部企业的空白。
像这样跨界合作共建的案例,在宁滁“毗邻区”已不是新鲜事。轨道交通产业是南京的优势产业,大量的零配件企业则转移至与中车浦镇公司一河之隔的滁州汊河镇,并逐渐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南京的龙头企业为汊河提供了订单,汊河为南京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最经济、最稳定、最便捷的供应链。”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学荣说,宁滁同城发展,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做大做强。
为推动产业发展,两地已合作建立20亿元的都市圈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子基金、11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10亿元的科技智造产业基金等13只基金,总规模103亿元。
近年来,滁州市把交通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势能,借东风、搭快车,建强平台、承接产业,着力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省际毗邻区落户亿元项目63个,其中50亿元、百亿元级各2个;3个宁滁皖北省际合作园引进制造业项目22个。滁州还与苏州深化共建苏滁高新区,启动新增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工作。
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通车后,“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提速。上半年,滁州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2个,其中百亿元级5个、80亿元3个。
今日的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渐入佳境,省际毗邻地区间的接轨也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展开。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滁州呼之欲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