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李澈)11月20日,第36个世界儿童日,快手公益基金会发布“启智未来学堂”微纪录片《飞过那座山》。短片以甘肃、河北、山东等地的乡村学校为原点,记录了数字化教学、AI创作与科技研学给孩子们带来的真实改变——从怯于开口,到敢于表达;科技的力量,让孩子们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
纪录片选取了校长、老师与学生的视角,记录了那些微小却深刻的改变——孩子第一次在电脑上画出“未来的自己”;第一次把梦里的舞台变成动画;第一次用无人机飞越学校后的山梁;第一次到北京,看见长城、科技馆与大学校园;第一次在同伴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这些真实的变化,也映照出科技教育在乡村落地的迫切性。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社会生活和经济结构,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人工智能素养”迫在眉睫。但在许多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紧缺、师资缺乏系统培训,不少孩子真正接触电脑、AI技术的时间,比城市孩子要晚很多。让更多孩子因为科技和AI的力量,获得更多的可能性,是“启智未来学堂”真正价值所在。
快手公益基金会自2024年起启动“启智未来学堂”,目前,已经逐渐搭建起一套面向未来的教育公益帮扶体系。项目通过科技和AI的力量,帮助青少年儿童全方位成长。截至2025年底,启智未来学堂项目已经捐建40间数字教室。目前,项目服务超1.4万名乡村学生,共有50万人次儿童受益,覆盖范围达8个省区。
孩子们在上AI共创体验课。资料图片
“启智未来学堂—数字教室”项目对乡村学校教室进行装修改造,建设数字教室,满足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硬件需求。并在数字教室的基础之上开展“AI兴趣课程”,以执行轻量化的技术适配方案,让乡村学校仅需基础设备即可开展先进的AI课程。在这些AI课程里,孩子们真正与大模型、AI绘画、AI视频创作相遇——科技开始成为他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