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热点聚焦:用社会情感学习理念化解师生冲突

2025-11-28 08:58:40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片)

“校长,我感到十分心寒。”一天上午,科任教师王老师闯进了我的办公室,开口的第一句话,便带着深深的无力感。我详细了解情况后得知,王老师在班里正常管教一名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时,该学生情绪失控,当众顶撞了该教师,并拿起一本书砸向她。与此同时,该班班主任也急切地向我求助:“校长,这样的事情我没处理过,感到手足无措。”

这起突发事件,不仅关乎个体行为失范,更是对学校整体支持系统的考验。校长是社会情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者与赋能者,在此类事件中,校长需要提供一个能同时关照情感与专业、个体与集体的系统性支持网络,而非孤立的解决方案。

情感托底,修复教师的职业尊严与自我意识。面对王老师的“心寒”感受,我的首要干预是进行情感认同与组织赋能。我告诉她:“你的感受我完全理解,这不是你的错,学校永远和你在一起。”此举旨在第一时间认同她的情绪,并给予她坚实的组织归属感。随后,我们启动了实质性的支持系统:安排其暂时离岗休息,由其他教师承接教学任务,为其创造处理情绪的安全空间;明确学校将作为主体处理此事,恢复其自我效能感;承诺将通过后续的家长沟通与全班教育,全力重建她的教学权威。当王老师最终表示“心情基本平复”,并说出“非常感谢”时,学校托住教师的职业尊严与情感世界的重要责任已初步完成。

专业破局,提升班主任的自我管理与人际关系技能。班主任的“手足无措”暴露了其在复杂情境下的专业短板。我立即将其请至办公室,给予清晰的行动框架指导:第一,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及此事背后的深层原因;第二,向家长明确事件的恶劣影响及正确的处理方式。这一指导过程本身,即一次社会情感学习的现场教学。我引导她将自身的焦虑情绪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行动,并学习如何与家长建立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午餐时,孩子被父亲带回家耐心教育,这是班主任实现的一次关键专业突破。

关系修复,在真诚互动中构建负责任的决策能力。放学后,关键性的关系修复悄然发生。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向王老师当面致歉,并坚持陪同前往医院检查。从社会情感支持的视角审视,此过程实现了多重教育目标:家长展现了负责任的决策与担当;孩子经历了从冲动行为到认知错误、并勇于弥补的完整过程;王老师则感受到了来自教育共同体的支持。当歉意转化为陪同就医的具体行动时,教育的信任纽带得以重新连接。

价值升华,将个体危机转化为公共教育资源。真正的教育不止于个案解决。王老师返校后,孩子已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诚恳道歉,班主任也借此机会开展了以情绪管理为主题的班会教育。这标志着我们从事件处理迈向了教育转化。班主任引导学生探讨“当我们感到极度愤怒时,该怎么办”,这正是培养全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环节。一个孩子的失误,最终成为了滋养全班社会情感成长的公共资源。

在本案例中,学校通过实施以社会情感学习理念为核心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分步完成了对教师的情感与专业支持、对班主任的能力建设、对学生的修复性教育以及对家长的协同引导,成功将危机转化为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契机。这一过程要求教育管理者不仅需要关注事件的平息,更要致力于在此过程中促进每一位参与者的社会情感能力成长,从而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温度的教育生态。

(作者系湖北省麻城市第八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8日 第06版

关键词: 深圳热线 最新资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