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秋时节,从空中鸟瞰闽西大地,一条条风景优美、宽阔平坦的农村公路蜿蜒盘旋、纵横交错,宛若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岩市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龙岩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700公里,100%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65%建制村通双车道,县、乡物流节点覆盖率达100%,村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81.2%,基本实现“镇镇通干线,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通畅程度、服务品质显著提升。
再完善 农村公路网络持续延伸
道路通,百业兴。
8月31日,历时6个多月施工的永定区龙潭镇虞溪村至中心洋村硬化道路竣工通车。“原来通往龙潭镇的公路要绕道,跑一趟要1个小时,现在只要20分钟,太方便了!”山路变坦途,当地村民奔走相告。
中心洋,又称“灯芯洋”,是革命基点村,位于龙潭镇东南部,距离集镇约30公里,地处龙岩新罗、永定和漳州南靖3县(区)交界处。受地理条件限制,进出中心洋村必须绕道新罗区适中镇,经由南靖县梅林镇再进入龙潭镇中心洋界。弯曲的山路,不仅让来往群众绕得头昏脑胀,也长期束缚中心洋村的发展。随着新公路的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中心洋村交通相对闭塞的状况。
十年来,龙岩市以“补短板、重示范、保安全、促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通乡三级路、通建制村双车道、通自然村硬化路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公路路网。较2012年,全市农村公路总通车里程增加1940公里,等级公路比率达87.6%;累计投入14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380公里,其中四级双车道以上公路16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650座,实施农村生命安全防护6500公里,实施养护示范提升工程4500公里。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盘活了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再提高农村公路管护持续提升
道路两边1200余面红四军军旗迎风招展,香樟树叶随风摇曳,红绿交相辉映,一排排灯柱上的党徽和一块块传播红色文化的宣传牌让人眼前一亮,红色元素与客家文化相结合的港湾式停靠车站特色鲜明……昨日,我们驱车从上杭旧县出发,沿着县道X632(白砂至旧县段)行驶,一路上,风展红旗如画。
2019年7月,龙岩在全省第一个尝试“吃螃蟹”——
龙岩市在全省率先创新县道委托管养模式,在管理责任主体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政府将县道的管理、养护等工作委托龙岩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开展,并探索公路部门参与乡、村道管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公路部门养护队伍专业、机械设备齐全、班站布局全面等优势,开展县道专业化、规范化和预防性养护,管养工作成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赢得社会各界好评。
十年来,龙岩市坚持长效管养,切实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乡村道专管员制度,建设农村公路管理信息综合平台“智慧路长”,全面增强县、乡、村三级的管理力量。全国首创农村公路灾毁保险,成功破解农村公路灾毁资金筹措难问题,并在全国推广。
一个个开创性的改革试点,让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管护水平全面提升,有力保障群众出行。
再突破农村公路运输持续优化
公交车开到家门口,是农村群众对美好出行生活的向往。2018年,武平出台了《武平县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实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根据实施方案,对完成改造的车辆,财政给予运营补助,票价按物价部门核定票价的50%执行。
“城乡一体、服务均等、票价减半。”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惠及城乡居民,乘车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使老百姓真正得实惠。
十年来,龙市持续聚焦“三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公交出行和农村物流运输条件。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试点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打造高质量、低票价的农村客运。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38条,运营农客车辆523辆,建成一级客运站3个、二级站5个,新改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35个,一类港湾站31个,广大群众“抬脚上客车”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整合交通运输、供销、邮政等资源,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正延伸覆盖,武平“信息平台+统一配送”农村物流服务模式,获评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末端运输进一步打通,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龙岩市坚持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拓展农村公路附加值。结合龙岩市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红色资源、旅游资源等,推动实施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美丽农村示范路”“党建引领示范路(点)”,充分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助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同时,创新开发农村公路管养公益性岗位,聘用时优先考虑脱贫户,每人每年约增收1.5万元,拓宽农村困难人员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公路+扶贫”有机结合。全市5个县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上杭县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武平县、长汀县、连城县、新罗区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