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当前讯息:桥之魂

2023-01-20 15:56:04 来源:中国交通报

在黄河靖远平堡段乌金峡口,一座古老的吊桥横跨在滔滔黄河之上。高耸的桥墩,粗壮的钢丝绳,平直的桥道,构成了吊桥雄伟的气势,与周围的大自然交相辉映,这就是被誉为“农民第一桥”的平堡黄河吊桥。

甘肃吊桥之父


【资料图】

平堡吊桥是黄河流域第一座吊桥,我父亲苏钰是吊桥的设计者,生前先后在甘肃省主持设计建造了9座吊桥,其中有8座在黄河上,被誉为“甘肃吊桥之父”。

1967年三四月份的一天,甘肃省靖远县北湾公社的干部经甘肃省人民政府生产指挥部找到省公路局,随后打听到了我家。父亲当时在省公路局县乡道路科工作,他长期在公路系统工作,熟悉公路建设管理流程。

当时,公社干部动情地说:“我们平堡的农民大多居住在河东,耕地在河西,由于黄河天堑,往来很不方便,除应对天气灾害等自然因素外,过河成为最大困难,每年都有因过河而发生的落水事故。我们平堡的父老乡亲都站在河边,望眼欲穿,热切盼望苏工帮我们修个过河的桥啊!”

父亲和我们听了都很感动。父亲又是个热心肠,当即答应去现场看一下。自此,父亲就和吊桥结下不解之缘,和平堡的乡亲们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

平堡吊桥构想之初,当地人民梦想建一座能走行人、架子车和牲口的桥,方便过河种地。父亲受邀出马,进行了详细勘察。随后,呕心沥血重新设计吊桥建设图纸,争取省里立项并核拨工程款、建材,全力以赴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3年后建成了可供汽车单行的公路钢索吊桥,矗立在平堡滔滔黄河之上。

父亲生前曾说,平堡的农民有人才,实干加巧干,发明的好多自制工具使施工事半功倍,解决了不少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把聪明才智用到了建桥上,把热情融入到了吊桥的施工中,平堡吊桥是一座有灵魂的桥啊!没有平堡农民的英雄精神,平堡吊桥永远只会停留在图纸上。

平堡人修建了吊桥,吊桥报答平堡人的是安全、方便和自豪,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早上在阳光里过桥耕耘,晚上身披晚霞荷锄归来,再也不怕天阴雨雪,再也不惧黄河震怒发大水,吊桥给予平堡人民的是安怡自乐的新生活。

群众把自家钢筋拿出来建桥

建桥初期,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怎么能建起一座大桥?父亲实地勘查现场时发现,河上只有一艘渡人的木船。当时的他也只是在修公路时参与修过一些涵洞和小桥,在黄河上修吊桥,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定完桥位后他就返回了兰州。不久,平堡人又找到省上,指名要父亲帮助修桥。就这样,父亲又被请回了平堡。

为了支持群众的建桥积极性,定西专区和靖远县拨出了5万元工程款,但当时的工程材料十分紧缺,缺这少那,困难重重,建桥进展缓慢,不久后专区下文停建。平堡群众并不甘心,他们纷纷把自家搭棚、围圈的各种钢筋拿了出来,能用的都用在了桥上。父亲被感动了,他立刻返回兰州,给甘肃省交通厅做了汇报,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既然群众有这么大的决心,我们就应该大力支持。甘肃省交通厅拨了10万元材料款,施工得以继续。

1968年5月,省里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靖远查看平堡吊桥的施工进展,正是此行改变了吊桥的命运。他们考察后认为,既然修桥就应当将目光放远一点,修成一座能走汽车的正规公路吊桥。当时就定下3条:一是在现有基础上由父亲以单车道重新设计正式桥梁,将图纸及预算整理后报省交通厅核备;二是将此桥申请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由省交通厅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后分期拨款;三是不再利用矿上的旧钢丝绳,由省计委拨23吨新钢丝绳,解决3大材料指标。由此,吊桥有了决定性的转机。

工程又轰轰烈烈干起来了。劳动力由当地群众以“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形式解决。期间,父亲和同事们连夜坐了30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到河北省献县钢丝绳厂选购达标的钢丝绳。

打锚基是平堡吊桥关键的隐蔽工程。打锚基的时候,父亲坚守在现场,连着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常常开水拌干炒面(炒熟的面粉)就是一顿饭。在父亲的努力下,省交通厅交通基建处无偿支援了一台5立方米的空气压缩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白银市好多工厂也施以援手,兰州军区某汽车团无偿将百余吨材料运到现场。

中国农民在黄河上修桥成壮举

1970年4月27日,大桥全部完工,实现了平堡人“中国农民修大桥”的愿望。1970年5月1日,大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参加祝贺的群众共达3.35万人。

平堡钢索吊桥建成通车后,轰动全省,闻名全国。先后有11个省市和地区的人来到这里参观索要图纸,仿照建桥。《人民中国》杂志用17种文字介绍了中国农民修黄河大桥的事迹。《人民画报》也先后报道了农民修桥和修桥后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日本共同社发表了题为《中国农民修大桥》的新闻专稿。1970年8月,原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伍坤山与高级工程师陈森等5人莅临平堡吊桥现场视察时感慨地说:“农民能修建这样大的桥梁实属罕见,以后其他地方修建这样的大桥可到这里找设备(主要是自制工装工具)、学技术,向他们学经验。”

记得设计和绘制平堡吊桥设计图时,由于描图上面的说明和几何字体较小,加之父亲积劳成疾,视力模糊,就由我代描写。几次描图达不到他满意,我头上还挨过巴掌。后来我的字写得越来越好看,凡是图上的字,大多由我完成。现在想起这事,自豪感油然而生。

平堡吊桥的修建,让劳动人民看到了希望。平堡上游100多公里处的皋兰县什川乡曾组织多人前来参观,喊出:“平堡人能修桥,我们什川人也能行!”就在平堡吊桥尚未竣工时,什川人找到父亲,请父亲去建一座能走汽车的桥。

什川吊桥1969年11月13日破土动工,1971年5月20日建成通车。先后建成的平堡、什川两座结构形式不同的载重汽车吊桥是父亲的得意之作,也是甘肃省的骄傲,在当时黄河流域均属首创。在1975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原交通部副部长王展意找父亲谈话,说中国农民在黄河上修桥是历史壮举,应该向全国宣传他们的自力更生精神。

此后,父亲又先后设计了什川上河坪黄河吊桥、青白石杨家湾黄河吊桥、民勤石羊河吊桥等,为青城黄河吊桥事故进行技术咨询和维修指导……这些工作,为父亲赢得了“甘肃吊桥之父”的声誉。

平堡吊桥是父亲修建的众多吊桥的“长子”。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们建了平堡吊桥,它给了我们精神寄托。”临终前几个月,父亲神情恍惚,但只要一提到平堡吊桥,老人家就突然神志清醒,追问吊桥怎么了。平堡吊桥成为老人家一辈子的精神慰籍和弥留之际放不下的牵挂。

如今,五十多岁的平堡吊桥仍傲然矗立于黄河之上,似乎在说,有灵魂的桥,才最有生命力。

关键词: 中国农民 黄河吊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