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清澜课堂|推门听课常规至,新岁气象次第新——记双语部语文组常规听评课

2023-02-27 17:11:09 来源:国际教育网

推门听课常规至,新岁气象次第新——记双语部语文组常规听评课


(相关资料图)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岭南春意,渐行渐深,大好春光日,扬鞭奋蹄时。学期开始,清澜山双语部对整个学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了长足规划,落实常规,稳扎稳打,听推门课,听各种类型的课应成为教学日常。语文组于本周开展听推门课的活动,大家收获多多,更能感知到同伴们平日的上课常态。

俞春霞老师的试卷讲评课

【课堂说明】

评价是教学的延伸,试卷是评价的载体,而试卷分析是课堂巩固和落实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第一单元的试卷为抓手,分为两个环节为学生讲解:

一、试题的考点分布

六上第一单元试卷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知识和写作表达三个板块。相对于七八九年级,六年级的试卷偏重于基础知识,本次试卷的基础知识包括:听力,主要考察听与写的能力结合;字音字形,主要用写字和辨音的方式考察;病句题,包括“搭配不当”“前后矛盾”“主语不全”等类型;语法运用,主要是变换句式和缩句;文学常识类,考察作者,节日的时间排序;名句理解性默写,考察古诗文的领悟;即兴发言题,考察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精简表达的答题技巧。阅读理解:文学类和说明类的文章各一篇;写作:写一篇关于节日或民俗的文章。

二、难点易错点的落实

病句,除了会改病句,还要辨析病句的类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换句式不能变换本来的意思,缩句要去除所有修饰的词,文学常识教会学生用联想的方式记忆;即兴发言,遵循从三个方面出发精炼回答的原则;阅读理解重点讲“锁定范围”的策略;写作重点讲“抓关键词,主次分明”的技巧。

本堂课注重讲与练的结合,对于错了题不是简单地订正,而是采取自己出卷的形式重新再考,这样更具有针对性。

(俞春霞)

【课堂观察】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课程类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评价、反馈是教学的最后一环,至关重要。如何进行试卷讲评,如何从点到面,从面到类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试卷讲评课的旨归和意义。因此,上好试卷讲评课,应成为我们的共识。俞春霞老师的这堂试卷讲评课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清楚呈现错误范例。在错误中成长,是最好的一种成长方式。俞老师将孩子们共性的错误清晰展示,能很快地建立心理链接,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也明白其他同学的问题指向哪里。明白,是学习的必需。

对照问题方法解决。试卷讲评课最重要的一环是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方法非常重要。俞老师在对学生的病因进行分析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与思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抓手。病句、文学常识、非连文本阅读、文学性作品阅读等,都有相应的方法引导。

学生在总结时,可以将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梳理及时呈现在黑板上,归类整理,这样会更有整体感。

(司艳平)

陆艳老师《蒹葭》一课

【课堂说明】

名家点评导入,引出话题。方玉润曾在《诗经原始》评价《蒹葭》为: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诗经原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清人牛运震说它是“《国风》第一篇缥缈文字”。《诗经》被评为三千年来最美的诗篇的原因是什么?

赏读。根据《关雎》中所学之法,仔细品读《蒹葭》,谈谈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辨读。以下是一位同学对《诗经·秦风·蒹葭》的评价:我觉得像《诗经·秦风·蒹葭》这样的文学作品,实在是无聊透了!老是写不相干的东西。自己喜欢女孩子,便直接说出来,为何先要说什么“蒹葭苍苍”呢?一株芦苇和追求女孩子,有什么关系呢?试根据你对《诗经》写作手法的认识,解答这位同学的疑问。

联读。北宋朱熹《诗集传》“伊人,犹言彼人也……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你觉得《蒹葭》里的伊人借指什么?(入门题)与陈义芝《蒹葭》相比,哪一篇的作者对“伊人”之情更深?试说出你的看法。(进阶题)

这节课首先复习诗经的基本创作手法,赏读诗经之美,接着辨析伊人的多元寓意,辨读诗歌主旨,最后联读相关诗文,再思文意相通之妙,留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再创“伊人”之求。整个课程推进顺利,学生参与度很高,发言率达到了90%以上。

(陆艳)

【课堂观察】

陆艳老师此堂课有三个特点:

以读促学:本课从“读”出发,通过“赏读”“辨读”“联读”三步,带领学生在多形式的“读”中体会《诗经》的“一咏三叹”的特点,并逐步感受到《蒹葭》的画面美、情感美、哲思美。

小组合作:整堂课用“小组合作”“积分制”推进整个课堂的节奏,小组合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他们能深入文本紧跟教师。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学生不时有令人可喜的发现。

批文见里:本课“读写结合”,由“读”进入,由“写”来收尾。读是写的铺垫,写是读的升华。在读与写中,“蒹葭”的优美语境、绵长意境,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美玉微瑕:这节课如果能多一些琅琅书声会更好。

(俞春霞)

汪箫老师《黄河颂》一课

【课堂说明】

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出示朗读方法摘要、自由朗读读熟读通、展示朗读声情并茂,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评价。并提出质疑问题: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哪些角度写了黄河?

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上述问题,将难点引到时代背景之上。诗歌最后一段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汪箫)

【课堂观察】

汪箫老师的《黄河颂》一课,激情澎湃,豪迈奔腾。

课堂定位准确。将《黄河颂》处理为诵读型文本,是正确的课堂定位。《黄河颂》是汪洋恣肆的歌词,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在读中让学生明白《黄河颂》的力量所在。经由读,师生的情感达到共情与共融。

互评方式点赞。评价是一种能力,会自我评价,会评价他人,需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因此,评价其实最能提醒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汪老师采用这样的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语文课承载着育人功能,对于《黄河颂》这样的红色诗歌,更应该唤起他们对民族的归属之感,这堂课的情感渲染较为到位。如果课堂设计再统整、聚焦,会更有力量。

(司艳平)

司艳平老师《说和做》一课

【课堂说明】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七下第一单元的精读篇目,这篇回忆录特色鲜明,诗意盎然,体现着臧克家的写作特质。在处理这课时,以语用点切入,以任务情境贯穿,层层推进,渐露峥嵘。

任务一:观全局。本文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再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臧克家为闻一多先生写的这篇传记,在行文布局上有何特别之处?双向并举先生立,一收一拢布局新。学者只做不言说,战士说做统一行。任务一以双向并举切入,教学生统揽全文。

任务二:辨称呼。该任务又分解为两个小任务,有人说,小称谓背后,体现的是大变化,大情怀。请寻找《说和做》这篇文章中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称呼,透过这些称呼,结合有关语句,说说你感知到了什么?再出示臧克家对闻一多在革命家段落的评价,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请大家朗读思考,如若要你们找一处对闻一多先生最恰切的评价,你会选哪一句?

最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闻一多先生的特质进行总结,给学生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只聚焦称谓,可让课堂整体感更强。

(司艳平)

【课堂观察】

司老师的语文课《说和做》,最欣赏的两个亮点:聚焦课堂,有效引导。

第一,聚焦称呼,打通课脉。

《说和做》的教学设计很多样,有对比语用式,结构写作式,人物精神主题式,司老师这节课聚焦课文里作者对闻一多的称谓。这一问题既有方向又给空间,还有规范,学生在重点问题的引导下,思维逐渐开阔,辨析有理有据。这一问题既解决了行文结构的特点解析,又剖析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作者与传主之间的深厚情谊。

好课堂的奥妙,就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设一问而激全生。

第二,引导有方,高效课堂。

看司老师上课,不仅仅看问题设计里的奥妙,更要听她如何引导学生。学生回答零碎,司老师能从中理出线索,让回答者找到思考路径,也能让全班同学思维开阔。

学生回答精彩,司老师能抓住闪光点,让课堂生成无比精彩,成为课堂的高光时刻,照亮了回答者的心灵,也温暖了课堂气氛。每个问题的总结,司老师会给出示范答案,语言精炼而有诗意,学生们记录的不是一份标准答案,而是一句句写作语词的积累。

好课堂的奥妙,就是引导有方,引而导之,导而暖之,暖而赞之。总而言之,这节课有非常好的切入点,问题设计有兴奋点,可谓删繁就简,余音袅袅,化堵为疏,激活课堂,教学相辅,实现高效。

(陆艳)

关键词: 清澜山学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