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思羽
入读时间: 2017年入读
入读项目: IGCSE+IBDP
(资料图片)
录取大学:
牛津大学面邀QS世界排名NO. 4
预录取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QS世界排名NO. 8
曼彻斯特大学 QS世界排名NO.28
竞赛成绩:
1.2021澳大利亚化学奥林匹克活动(ASOC)--一等奖
2.2022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UKChO)--全球金奖
3.2022英国物理思维中高级挑战赛--全球银奖
01 始于兴趣,不止于兴趣 //
在早期接触到物理和化学两个知识领域时,老师总将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捆绑在一起,尝试解释许多现象背后的运行原理,从此对物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之后的学习中广泛地从各种渠道汲取相关的知识,也因此参加了各种相关学科竞赛来丰富自己的学科底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21届澳大利亚化学奥林匹克活动(ASOC)和2022届英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UKChO)在备赛过程中,不仅需要将不同项目的化学知识融会贯通,还要掌握许多课程之外的高深知识,一度接触到了大学的知识层面。
其中,有很多的内容只要求参赛者具有粗浅的理解,而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虽然是举步维艰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多方面的观点,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总结也是颇有趣味的,也就此接触到了化学合成,进而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现象产生极大兴趣。
应DP项目的学习要求,我们需撰写多篇学术性的小论文,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领域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探讨研究。在构思化学论文时,我想到平日里总听到的“给蔬菜焯水能让其保持鲜绿”的传统说法,由此尝试探究焯水的过程如何能够使叶绿素发生变化,并针对酸碱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而在DP项目的特色项目Group 4中,提出了化学组的探究核心。其灵感来源于上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中使用的荧光棒,在项目中对荧光棒的发光原理进行了详实的探究,进行了许多实验,并最终将实验的结果用精炼的语言转述给了低年级的同学们。在这些探究进行的过程中,颇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拉近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不仅呈现了化学的魅力,也创造了走向理论研究的道路,让许多探索的想法得以实现。
同时,对日常生活常怀有好奇与探索之心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的动力。在牙齿矫正的过程中,金属丝具有的所谓“记忆效应”让我颇感兴趣,于是着手探究这类金属的微观特性和他们的外在性质相互联系。
在粗浅阅读了徐祖耀的《马氏体相变》,并结合网上资料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后,对于金属的弹性与记忆性的实际原理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在化学的知识领域进行了一番探索后,我意识到材料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或不可缺的,由此对材料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便当作了大学申请的主修学科。
勇于探索,善于思考 //
对于感兴趣的学科知识,一定不能将学习途径局限化。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把握,这就需要刨根问底的探索精神,揪住不理解的部分进行详实的探索。
首先,学科老师对单个学科的了解相较于学生来说,多半是广泛且深刻的,透过老师得到更多课程之外的知识并进行彻查是有助于拔高自身看待问题的视角的。而且,学习的过程需要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够挑战权威和常规,有许多偏僻的知识面是老师也不曾涉足的,或是片面地呈现在教科书上的,这时便需集思广益,在网上查询或请教其他人等等。最后,对难杂知识的挑战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不应对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要愿意思考和总结,全身心地投入便能体会到克难攻坚的喜悦。
除此之外,在中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迷茫之余,需要打好基础,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要有足够的把握,并对考卷或课本上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能够判断自己究竟对个别学科知识的理解究竟是浮于表面还是足够扎实。在对课程外的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后,逐步摸索出擅长的领域,并找出自己能够沉浸其中部分,便能在学习途中事半功倍,也能够对知识的获取有所取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