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随着最后一根主缆索股的架设,由中交二航局参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主缆全部架设完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控制性工程,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体系悬索桥,主塔高270米,是世界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也是世界最高海中大桥。
主缆是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有着悬索桥“生命线”之称。伶仃洋大桥共有2根主缆,每根主缆最大缆力10万余吨,从东、西两座主塔上方一跃而过,跨越1666米宽阔水面,两端分别锚固在东、西两个巨型锚碇中。
伶仃洋大桥单根主缆由199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127丝、直径6毫米的中国自主研发2060兆帕镀锌铝钢丝组成,这也是目前国内强度等级最高的悬索桥主缆钢丝。伶仃洋大桥高强钢丝不但有利于降低主缆用钢量、减小风阻,实现节能减排,还增强了抗腐蚀性,是继南沙大桥1960兆帕主缆钢丝后又一升级突破。
主缆的每根索股长约3000米、重约85吨,单根主缆重达1.7万吨。两根主缆钢丝总长度加起来能够环绕地球4圈。成桥阶段每根主缆的最大缆力超10万吨,相当于能同时承受三艘中型航母的重量。
要将每根总重达到1.7万吨的主缆搬至270米高空并非易事。为减少索股牵引对钢丝造成的摩擦,并分散钢丝重量使猫道均匀受力,必须借助猫道上的托架完成。施工地处珠江入海口,天气变幻莫测,承载着钢丝重量的托架容易因位置偏移而变形甚至损坏,主缆索股位置也随之偏移无法保持水平。项目团队建立架设专班,专人负责每隔三天对托架进行调整,确保了托架稳固状态。
“全桥第一根索股牵引成功并完成线型、高程测定后,接下来每根索股都要以它为基准进行牵引调位。”二航局深中通道项目测量队队长罗友华说,“但后续索股架设中,海上大风导致索股摇晃无法精确测量,我们通过主缆‘U’型保持器和索股抑振装置解决了风的影响,但日夜温差较大,白天架完的索股因降温不均,变形不一致,夜间调索出现了索股上下交错,影响了效率精度。”
为此,项目部采用了超长索股无人跟随架设技术,对索股进行远程监控,节约了人力又降低了风险。针对架设后的测量问题,自主研发智能标靶等设备,对施工关键数据实时传输,显著提升大跨径悬索桥主缆架设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经过对每根钢丝位置和气温反复测量,项目团队把握住主缆钢丝变化规律,将精准度控制在5毫米内,同时采用“白天牵引、夜间调索”双向施工模式,高峰期每天完成单幅4根主缆索股的牵引。
深中通道是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之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筑的又一重要交通大动脉,建成后将有力推进珠三角经济、交通一体化及转型升级,成为联系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联通道,届时从深圳到中山车程将由原来的2小时缩减至20分钟。
大桥主缆架设完成后,将进行主缆缠丝、紧缆、吊索安装等作业,为后续大桥上部结构钢箱梁安装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