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受疫情冲击、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目前我公司亏损十分严重,经营异常困难……”近日,商丘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商丘公交”发布的这一则公告引起热议。
上述公告最后表示,“鉴于我公司实际困难,经公司研究决定,拟于2023年3月1日起暂停运营商丘市市区公交线路。”出人意料的是,仅仅4个小时后,商丘公交发布第二条公告表示,“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目前,商丘市政府工作组已入驻。
疫情冲击、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财政补贴不到位,这是商丘公交列举的几个主要困难。随着各地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疫情冲击已大大减少,而新能源补贴政策,也早在2019年就已经调整。可以说,目前迫切的现实问题只有一个:财政补贴不到位。据“网信商丘”微信公众号消息,商丘市人民政府发布情况说明:将依法依规查明情况,进一步纾困解难,确保市区公共交通正常运营。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发生类似事件。2月12日,漠河公交公司发出公告,决定2月15日起暂停运行。在广州市番禺区,公交公司因经营不善,致使多条便民服务车于1月中旬停运。经市民反映和媒体报道,上述政府监管部门及时介入,公交公司恢复运营。多地公交公司“哭穷”,不仅放大了生存困境,而且暴露了对财政补贴的渴望。不过,由此也很容易掩盖一个真问题:公交公司为什么不赚钱?
作为市场化主体,公交公司需要自负盈亏;由于要提供基本公共出行服务,公交公司有理由要求财政补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厘清经营与补贴的关系,划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公交公司“哭穷”,除了补贴不到位之外,往往也因为经营不善。
排除疫情因素,一些地方的公交公司面临生存困境,有些是因为路线规划不尽合理,有些是因为公众需求不足,有些是因为发车频次过于密集或者稀疏……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补贴或可解一时燃眉之急,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摊大饼式的财政补贴方式,更是财力有限的地区无法承受的。对于公交公司来说,除了“哭穷”,更要优化公交线路着手,最大限度地匹配公众出行需求,挖掘内部潜力。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根据客流量提供精准补贴是一个“技术活儿”。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将公交优先战略落实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提高出行效率,还是节能减排的角度而言,公交车都更具优势,发展公交优先战略因此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公交优先不仅意味着增加车辆、优化线路,同时意味着盘活资源、增加路权。实际上,只要公交出行能够兼顾价格与效率,公交线路就不会“遇冷”。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能否为公交出行提供更多保障措施,而不仅仅是发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