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热线

全球热门:初中生有这样的思考深度?是的!

2023-04-11 11:02:16 来源:国际教育网

在最近初中的艺术课堂上,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以“我的‘战争’”为设计主题,运用拼贴艺术,解构、重构艺术和生活。


(资料图)

主题中的“战争”既可以是广义的战争,亦可以是狭义的内心波澜,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千人千面。

令人感到惊讶和十分欣慰的是,一群十四五岁的初中生,能在小小的设计主题之下,展示出闪烁着高度思想光芒、完全惊艳到老师的作品,这究竟该归功于孩子的天性、艺术的释放、还是个体的培养?

一切从孩子们的作品说起。

“丢过去一个火苗,就燃烧了”

一个人裹着白布,全身不露分毫,旁边一双手用力拉扯,意图将白布揭开——设计者小秩同学选择用这样的画面,来阐释当代人在社交中的矛盾状态。

小秩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社交•争》

“当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成为当下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甚至是要求时,一些性格偏于沉静内向,甚至略有社恐的孩子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一场关于‘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是被迫打开自己’的战争就开始了。”

——小秩同学作品《社交•争》解读

一段真正发自内心的叩问,稚子的声音,微弱却有力量。

同样还是小秩同学的作品,卷曲的手指和囚笼的影子在墙上呈现,简简单单用一只手做道具,画面中便烘托出了寻求挣脱的意味。

小秩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内卷•破》

当鸡娃、买房、精英成为社会上共同追求的成功标准时,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卷就成为一个又一个无形的囚笼,让人窒息,我们需要用更多元、更包容的价值观来帮助年轻人突破内卷的束缚,活出自己,活出精彩。

——小秩同学作品《内卷•破》解读

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破解?当下的主流价值体系是否值得认同?如何重塑价值观?小小少年的心中已经产生了这个年纪少有的深度思考。

同样还是社会问题,佘同学的设计是一个囚笼中困着绿色的病毒。三年大疫困扰了无数人,如何彻底走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子通过作品给出了答案:

“战争不一定要分出胜负,和解也是一条出路“

这个答案很值得回味。

佘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和病毒和解》

社会大环境存在的问题方方面面,李同学敏锐地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引发的乱象产生了思考。

在互联网的便捷时代,造谣的时间成本和群众成本被无限降低,透明的网络像一只鱼缸,无形中有意地控制我们。人们理性和情绪的斗争,也是震撼人心的。

——李同学作品《独立思考》解读

李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独立思考》

网络时代,人们常对未经证实的事件进行娱乐、谩骂和攻击,“喷子”、“键盘侠”横行,李同学在他的另一幅黑白写真人像作品《看客》中,针对此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批判。

如果人们傲慢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肆意评价未经证实的事件,那么这种所谓的“真相”,只是毫无温情的冷言碎语。

——李同学作品《看客》解读

李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看客》

在作品《一纸千斤》中,一个年轻人弯腰驼背地工作,背上压着一张纸钱。

在设计者陈同学看来,现在很多年轻人弯腰驼背,多数是因为长时间久坐办公而导致的,“就像有东西压在他们身上一样,而当他们被‘轻飘飘的’几张钱压的喘不过气时,真正出问题的不是物理规则,而是社会问题…”

陈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一纸千金》

喝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陈同学在他的另一幅作品《饮药室主人》中,却将杯子里的水替换成了药,“当吃药也称为这样一种日常,人们的健康情况是否值得深思?”

陈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饮药室主人》

口红是寓意美好的,而子弹象征着毁灭,两种很难被联系到一起的物体,在郭同学富有创意的组合下产生了奇妙的反差,以强烈的对比反映出了战争与文明的冲突。

郭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无题》

和平鸽、爆米花象征着和平、安逸,战斗机、蘑菇云、被摧毁的建筑象征着战乱、恐慌,在叶同学的作品中,战争的前后对比是触目惊心的。

叶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无题》

闹钟响了,是起床还是赖床?在林同学的拼贴设计下,小女孩脑海中的两种想法竟变成了交战军队,发起了冲突……

林同学“我的‘战争’”主题作品《无题》

不胜枚举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里有写实主义的展示,也有浪漫主义的遐想,亦或是超现实主义的狂想,竟然也有犀利的批判和暖暖的温度……

初中艺术组巩老师说:“艺术教育因人而异,因人而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身边的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我们需要提供滋养艺术的土壤和空间,让艺术的种子深植,当铺垫足够,时机成熟,丢过去一个火苗,就燃烧了。”

的确,艺术教育没有现成的套路,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让生命舒展丰盛。

“共情,是人性善的注脚”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优质手段,这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审美修养的提升,同时亦在于帮助学生打开感官世界,让他们学会用心去倾听、观察和感知。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优渥的生活中呆得久了,可能早已忘记了世界的真实模样。我们要做的,就是揭开他们眼前的遮挡,让孩子们看到现实。”巩老师说。

冷同学解读作品

小时候的我们手里拿着玩具和零食,而他们却抱着枪和亲人的尸体,甚至吃不上一口饭,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可怜,既然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就要懂得感恩,一袋面包对我们来说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于他们却是几天的口粮。

刘同学解读作品

左边展示出了战争的残酷,右边是名作《创造亚当》,《创造亚当》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

老师们以时事做学材,不以语言说教,便激活学生酝于内在的生命力和指向外在的创造性,通过艺术引导,为学子打开看到世界的窗口。

学子们通过艺术创作,去直面生活的苦难,去学会共情,把个人之情铸在作品之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和反映现实。

这样的作品,诚挚、温暖,有善的光芒。

陈同学解读作品

没有战争的年代,孩子玩着关于战争的手游享受着快乐的生活。可是地球很大,在遥远的另一边,战争正在洗礼着,可是那些孩子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无家可归。

刘同学解读作品

战争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不可逆的损伤,受害的只有人类吗?还有一大群动物在为我们的行为承担结果,那些被牵扯到的动物都是最无辜的,他们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可能就死在了炮弹之下。

王广发总校长常说,“青年人当抱有社会责任感,目观国际视野、胸怀人文情怀。”

正是在如此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注重对学生个人责任和全球视野的打造,将“培养有责任感的全球公民”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希望学子健全人格,近人,有谦和之色;近物,有悲悯之心。

敏锐的观察力、中正的感受力、强劲的思考力,学子通过艺术的指引,打开心灵之眼,实现感官世界与理性世界的双重繁荣。

这正是艺术教育的魅力,深邃细腻,润物无声。

“两三年的时间,他变了”

在日常教学中,艺术组老师们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很多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知之甚少,甚至于不以为意,有过国外读书经历的孩子尤为如此。

“从前有个初中生幼年时是在美国就读,初入王府时,就在言谈中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漠视,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这其实与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无关,而是意味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巩老师说。

幸运的是,“中西合璧”是学校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之一,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学校开设“传统艺术志趣”“民间艺术”等多种传统课程,积极举办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知识竞赛或才艺展示活动,带学子到校外实地观展,了解皮影、剪纸、古代服饰等,学子在广泛汲取世界文化精髓的同时,厚植传统文化的底蕴。

学子前往工艺美术馆、中国非遗馆参观

“两三年的时间,那个孩子变了,他不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还可以随口到来很多文化常识,对民族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在的他都早已留学海外,相信他对外面的世界也会有不同的视角。”巩老师说。

学生通过传统艺术课程设计的纹理作品(摄/毛小龙)

书法、绘画、国学、民族舞、古筝古琴、古建筑……

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丰富多样,帮助学子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实现价值引领与语言知识、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为灵魂着色。

其实,很多学生在择校时选择王府,都是源于学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优势。

我们也十分欣慰地看到,从王府学校走向世界的一届届学子,身负浓厚的家国情怀,具备大国青年的国际担当。

★ ★ ★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尊重个性发展,依据成长规律适时地播种、施肥、灌溉,在“相机诱导”下,孩子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富有生机的“小树苗”再经过后天的修剪、培育,最终方能展示出一种蓬勃恣意的美,一种浩然向上的美。

这种美,像飞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In a recent art class at our junior-high school, the teacher encouraged students to use collage art to deconstruct and reconstitute the theme “My War”.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war” in the theme, which can refer to either the commonly defined war or a person"s internal conflict, gives our students free rein to their imagin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What astonished us is the level of thinking of these 14- or 15-aged middle students. Using such a theme, their artworks conveyed a strong sense of sincerity, compassion, sympathy, and the courage to face up with the hardships of life, showcasing our students’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concern. Admittedly, this is the beauty of arts education.

BRS’s arts education integrates the very best of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to provide a holistic and student-centered experience. Rooted deepl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arts education offerings at BRS not only add a dimension to the students’ academic programs, cultivating artistic abilities applicable to their academic programs, but more importantly instill in them the value of humanity and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校区宣传办公室

BRS Publicity Office

撰稿| 高英

翻译| 翟静

素材提供及审校| 初中艺术组

关键词:

热门推荐